本报讯苏州新区在开发建设中实施“引外”、“壮内”双轮驱动战略,一方面大力引进和利用海内外资金及技术,并注重吸收、消化;另一方面,练好内功使国有资产逐年增值,产业水准不断提升,有力促进区域经济跳跃式发展。今年1至7月份,完成工业总产值113.4亿元、出口创汇6.9亿美元、财政收入6.44亿元,分别同比增长42%、66.4%和87%。其中,工业产值和出口创汇各占苏州市区总量的50%以上。
今年,苏州新区把外向型经济的支撑点,放在发展电子资讯、精密机械、生物医药、新材料等四大高新技术支柱产业上,以34家产值超亿元企业为骨干,以180种高技术、高附加值的重点出口产品为纽带,形成十几条相互关联的产业链和十几个拥有世界行销网络的产品出口加工基地。从而使出口创汇,在较大程度上摆脱了依赖政策性扶持或被动实施低价销售战略的局限,出口创汇呈突飞猛进之势,1至7月份,新区加工贸易审批合同约829个,合同备案金额31.84亿美元,涉及企业57家,全区“双高”产品的出口额达5.9亿美元,约占出口总额的86%。苏州新区经国家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已上升到107家,占江苏省的十分之一;苏州市区工业技改项目80%集中在新区,国家863计划、火炬计划、星火计划和省市重点科技项目80余个,涉及出口产品500多种。
至今,苏州新区引进项目的总投资已超过40亿美元,绝大多数为三资企业,其中合资企业占60%,这些合资企业不仅经济效益有不同程度递增,而且国有资产也得到迅速增值。与此同时,苏州新区鼓励中资积极参与合资合作,苏州高新技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发挥资本优势和市场良好形象,投资2640万元参股江苏富士通通讯技术有限公司10.5%的股份,借助日方的产品技术和市场经营,仅去年就获分红800万元。
苏州新区把引进外资项目与苏州市工业产业结构调整有机结合起来,全市在区内兴建的新兴工程已有30多家,总投资80多亿元,占全市新兴工程的65%左右,其中日本的索尼化工、福田金属,德国的HBM电子传感器等10多个项目被列为吸收、消化、创新软件的新兴工程。同时,还通过“嫁接型”合资合作方式对进区的100多家国有和集体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换代,其中45家已完成了技术改造工程。
目前,区内95%以上的企业管理和技术人员都实现了本地化,甚至有的独资企业也由中方人员管理经营,如江苏富士通公司,派遣199人次去国外培训、深造,公司软件开发项目本地化已超过70%。苏州飞利浦公司的技术开发部全部为中方人员,研发高清晰度视频显示系统,产品国产化率超过90%。